李东阳

  李东阳(1447年-1516年),字宾之,号西涯,谥文正,明朝中叶重臣,文学家,书法家,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。湖广长沙府茶陵州(今湖南茶陵)人,寄籍京师(今北京市)。天顺八年进士,授编修,累迁侍讲学士,充东宫讲官,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,直内阁,预机务。立朝五十年,柄国十八载,清节不渝。文章典雅流丽,工篆隶书。有《怀麓堂集》、《怀麓堂诗话》、《燕对录》。

人物轶事

(一)李东阳四岁时被举荐为神童.父亲带他进宫朝见皇帝,因人小脚短,跨不过门槛。皇帝见此情景,便脱口出了上联:“神童脚短。”东阳应声对下联:“天子门高”。皇帝高兴地将他抱坐膝盖上,见其父亲还站立在一旁,又出上联:“子坐父立,礼乎?”李东阳答道:“嫂溺叔援,权也。”(二)李东阳和程敏政同时 ...更多

生平

明英宗正统十二年(1447年)六月初九李东阳出生于北京西涯村,父亲李淳是个饱学之士,以教私塾为生, 因家贫,甚至还当过摆渡的船工。幼年就显现出非凡的才华。李东阳4岁时随父亲在北京时就会写直径一尺的大字,被京城中人视为神童。顺天府官员把李东阳推荐给景帝,李东阳当着景帝写下“龙、凤、龟 ...更多

文学创作

李东阳论杜甫诗,就要求人们先知唐调:“长篇中须有节奏,有操有纵,有正有变,若平铺稳布,虽多无益。唐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,惟杜子美顿挫起伏,变化不测,可骇可愕,盖其音调与格律正相称,回视诸作,皆在下风。然学者不先得唐调,未可遽学杜也。”(以上引文皆见《怀麓堂诗话》)。正因为李东阳有这样的理论主张 ...更多
李东阳的作品